产品展示
秦桧后人高中状元后,给岳飞墓前写下对联,如今是千古名句
古人尤其古代文人把名节看得大于一切,许多人宁愿站着消亡,也不愿跪着苟活,他们始终认为,名节不仅是自己活着的根本,更关乎着整个家族长久的兴衰荣辱。
历史上,有像岳飞这样因为伟大人格而流芳百世的英雄,身死之后依然能惠泽和庇佑子孙后代,还有像秦桧那样由于卑鄙龌龊而遗臭万年的小人,让后人永远背负着污点,活在他人的唾液中难以抬头。
中国有句古话:知耻而后勇。
当一个人有了羞耻感,明白了自己的过错,并及时改进就接近了勇敢,仍然能得到他人的认可。
清朝大学者秦大士深知“知耻近乎勇,知耻而后勇”的道理,他没有因为身份问题而刻意选择逃避,而是直面自己的身份,以古圣先贤为楷模,用高风亮节影响和折服了许多人。
秦大士是秦桧二哥秦梓的后人,从广义来说,他也是秦桧的子孙后代。
他得知自己是秦桧的后人之后,当下就决定发奋读书,争取早日金榜题名,用自己的才华报效朝廷,造福百姓,从而抹去他人对整个家族长久以来的偏见。
秦大士1715年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,家中排行老二,字鲁一,号秋田老人,自幼聪明好学,勤奋上进。他大约在6岁初步了解了自己的家世背景,父亲秦有伦当下告诉他,若想给自己乃至给家族正名,唯有读书入仕,堂堂正正做人,再别无他法。
当他读到苏轼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这句诗,思想大受触动,逐渐明白只有饱读诗书,才能塑造个人境界和人生格局。
自7岁起,他拜在著名诗人袁枚门下,开始有计划地一手学习诗词,一手研习书法。书法上以颜真卿、柳公权的楷书入手,每天把大量时间用在了提升自我修养上,为以后的仕途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到十几岁时,秦大士已经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和书法,在方圆十里小有名气,乡亲们经常邀请他代写书信、状子、对联,所得润笔费完全能养活一家人。
因为底子非常好,他的科举之路相当顺利,23岁就高中举人。之后,他趁热打铁,继续苦读数年,准备向殿试发起冲击。
乾隆十七年,秦大士时年38岁,再次自信满满地来到京城参加殿试,这次发挥很理想,他一举夺魁,成为清朝第43位状元,依靠读书终于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。
按理说,读书人高中状元,预示着他将来不久就会成为朝廷的红人,仕途将青云直上,周围的人应该跟他拉近关系才对。
然而,他因为是秦桧后人这个身份,同僚处处为难他,让他遭受到许多质疑和排挤。即使进入官场,他也被安排在不重要的位置,这跟他“修齐治平”的伟大抱负显然不符。
面对别人的责难,他没有给自己做任何辩解,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。
某天,他邀请几个朋友到杭州游玩。游历完西湖又来到不远处的岳飞墓前,准备祭拜这位流芳百世的英雄。
朋友们都是文人,因为触景生情,都提笔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句或者对联。
众人见他迟迟没有动静,就劝道:鲁一兄,为何不露一手,让大家开开眼界。
秦大士何曾不想提笔抒发情怀,只不过因为自己尴尬的身份,让他一时半会儿拿不准写些什么。
他站在岳飞墓前,一会盯着墓碑上的文字沉思,一会看着跪在墓前双手反绑的秦桧夫妇联想,心中感慨万千,五味杂陈,敬仰、愧疚、失落、愤恨的情愫兼而有之。
情到深处难自禁,最终,他含泪写下一副振聋发聩的对联:人从宋后羞名桧,我到坟前愧姓秦。
意思是说:人们自从宋高宗赵构之后,对名字里含有“桧”字而感到羞耻,我(秦大士)站在岳飞墓前,为自己姓“秦”而感到万分愧疚。
秦大士用这副对联表达了深深的忏悔之情,他愤恨自己的先祖,对他们犯下的罪行难以理解,质问他们为什么要残害岳飞这样的英豪?这样做给后人带来了多少污点和恶名?同时还表达了对岳飞的崇高敬意。
人非圣贤孰能无过,人不怕犯错,不怕身上有污点,就怕犯错后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,身上有了污点只知道逃避而不坚持给自己洗涤。
像秦大士这样勇于面对和担当的人,是“以德服人”的典范,即使祖上留有污点,给后人留下了骂名,后人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品行和努力,一点一点洗刷掉这些污点,重塑口碑,最终赢得世人的认可和尊重,给子孙后代留下福祉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